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是钱穆和钱伟长两位先生的故乡,以钱氏家族“一门六院士”闻名于世。近日,记者来到七房桥村探访“院士之乡”新面貌,只见啸傲泾两岸,生态驳岸整修一新,岸边绿化错落有致,农家小院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水乡的宜人景色。“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离不开‘板凳议事会’凝聚共识的功劳。”新吴区政协秘书长曹泉源说,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在七房桥以更加灵活便捷的“板凳议事会”形式落地生根,政协委员和当地干部走进农家小院,与村民们同坐一条板凳,共议发展大事,让许多乡村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整合资源,“大事”办起来更快
七房桥村是新吴区为数不多的“保留村”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的时代,如何在七房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时心里没有底,乡亲们对此也众说纷纭。”村党委书记周斌告诉记者,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仅仅依靠一个村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资金哪里来、方案如何定、人才怎么引,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正在此时,挂钩联系七房桥村的新吴区政协主席吴胜荣带领一群省、市、区政协委员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踏勘、坐进农家小院收集民意,在一场场活泼生动的“板凳议事会”上为七房桥村发展把脉定计。
“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我们村的发展引进许多宝贵资源。”周斌介绍,在吴胜荣等政协委员帮助下,村里最终确定在七房桥实施“乡村田园文化旅游特色村”项目,建设“院士公园”,修缮名人故居,整修河道和农民住宅,把“院士文化”这个七房桥独有的人文元素植入新农村建设中。吴胜荣等政协委员还为七房桥村开展特色村建设争取到了500多万元省、市、区各级扶持资金,并牵线请来了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师团队,有力推动了特色村项目建设,使这件七房桥村的“大事”得以快速推进。
出谋划策,“实事”干起来更稳
智力密集是政协委员的另一个优势。许多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状况,这时,“板凳议事会”上具有专业知识的政协委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智多星”。七房桥村沙黄路是石家湾村民汽车外出的唯一道路,由于历史原因,这条路路面比较狭窄,只能容许一辆汽车通行,两车交会时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去年,当地政府决定拓宽这条“单行线”,彻底解决村民们的出行难题。问题就在这时出现,当地村民对沙黄路拓宽是否要保留部分原有路基,施工时应该全封闭还是半幅通行,以及工程质量如何监管等问题非常关心,大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于是,由七房桥村党委牵头、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板凳议事会”开到了村民们身边。“我们大多利用傍晚时分,天还没黑,乡亲们都在家的时段,直接到农家院场去与大家协商”。周斌说,参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的区政协委员张文杰是财务审计方面的专家,区政协委员李冰是大学教授,此外还有从事工程监理的村民代表黄胜伟等,可谓“群贤毕至”,大家就工程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逐一分析,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专业意见,也让“沙黄路道路扩建”项目少走不少弯路,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得更稳健、更扎实。如今,沙黄路已扩建为长1000多米、宽5米的柏油马路,村民们开车再也不用担心被堵了。
凝聚共识,“难事”解起来更顺
为进一步改善钱穆、钱伟长故居周边自然村的人居环境,今年七房桥村启动实施了啸傲泾两岸的环境提升工程。但啸傲泾两岸成片的乱搭乱建、私垦乱种等问题成了项目实施的“拦路虎”,谁都希望环境改善,但谁都不情愿自家利益受损。面对这样的难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担当起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职能。政协委员和村干部在“板凳议事会”上把啸傲泾两岸环境提升工程的蓝图向村民们细细展示,并对村民们的疑虑一一解释,同时尽量吸收大家的合理建议,最终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拆除违章建筑、清除私垦菜地过程中实现了平稳、有序。
政协委员地位比较超脱,在各行各业都较有影响,因此在群众中有着较高威信,在调解矛盾、凝聚共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区政协委员宋映红说,过去委员与群众距离有点“远”,现在经常参加“板凳议事会”,与乡亲们在一起拉家常,感情越来越亲密,交流越来越顺畅,调解矛盾纠纷也越来越顺手。区政协委员钱华告诉记者,很多基层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其实症结在于沟通不畅,而政协委员下沉到农家小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宣传党的政策,解释政府的决策,使很多“难事”得到化解。(来源:2021年4月27日《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