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街道雪溪苑安置房小区的居民们过去有件烦心事:自家的电动车“充电难”。去年下半年开始,居民们欣喜地发现,两片共计拥有200多个充电位的集中充电“服务区”相继建成,周边大楼的居民从此有了安全、便捷、廉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大家纷纷对这一惠民工程点赞:“今后再也不用为充电的事情发愁了!”雪溪苑所在的望溪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伟说,后续的工程方案已经确定,计划在雪溪苑安置房小区每个板块都建设约700个充电点位的“充电大棚”。
电动自行车无处充电,对居民家庭来说也许是一个“小烦恼”。然而,如果这样的“小烦恼”乘以3万,就变成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大难题”。安置房小区在建设之初,谁都没有想到居民拥有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会增长如此之快,因此充电桩建设普遍滞后。雪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10个社区下辖的33个安置房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充电难”问题,涉及居民数万人、电动自行车近3万辆。去年以来,滨湖区雪浪街道政协工委发动挂钩联系的省、市、区政协委员,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对这一安置房小区普遍存在的“胎里病”开展会诊,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解决“充电难”献计出力。雪浪街道政协工委主任陈晓艳告诉记者,目前整体解决方案已经酝酿成熟,一些社区先期实施并建成了3000多个充电桩,今年底将建成需求总量70%以上的充电桩,明年可望实现小区充电桩全覆盖,全面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在33个安置房小区建设成千上万个充电桩,涉及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物业管理等诸多部门和单位,还有居民之间的利益纠葛。此时,政协委员们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省政协委员汤忠元告诉记者,他们多次实地调研后发现,建设充电桩的难点在于钱从何处来,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安全、便捷、廉价是充电桩的几项“硬指标”。在随后的协商议事会上,他针对充电桩建设的资金筹集、长效管理等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见解,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区政协委员曾敏、屠锦艳提出,应该建立一个社会联动的管理机制,综合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等存在的问题。区政协委员代保廷是一位消防安全领域的企业家,他敏锐地发现了充电桩建设方案中的几个安全隐患,提出的改进建议很快被采纳。
再难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就不难。望溪社区建设充电桩时,有些离充电区域较近的居民担心自家生活遭到干扰,一度对建设持消极、甚至反对的态度。这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成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居民们担心的事情,很快通过居民代表、政协委员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施工方,并迅速得到回应。李志伟说,针对一些居民提出的充电区域顶棚下雨天会发出声音、影响他们休息的意见,社区调整了建设方案,决定将顶棚材料由金属换成帆布,大大减轻了雨打在顶棚上的声音,从而赢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