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聚到创新集聚 无锡创新型产业集群链向未来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科技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竞赛”正在各城市间悄然展开。
产业集群有利于强化资源汇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被视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省科技厅日前发布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全省总共入选8个产业集群,其中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顺利入选,将在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方面率先示范。目前,无锡各高新区已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4家。当前,产业的“集群化”与“创新化”,被期待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更好地“链”向未来。
集群形态发展,提高韧性优化生态链
作为经济规模较大体量的城市,产业布局不能仅靠某个单一的产业或者某个单一的大项目,“星星点点”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如何把无锡的产业长板拉得更长、规模做得更大、竞争力提得更优?
通过出台顶层设计,无锡圈定了一批优势产业,既包含了新兴产业,也不乏传统优势产业,并确立了集群式发展的路径。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无锡已在不少领域形成产业集群化形态。目前,无锡拥有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16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1%。
其中,由各大高新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也取得了高质量发展。除了此次入围的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这1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外,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江阴高新区国家特钢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宜兴环科园宜兴水环境产业集群此前已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链,可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内首个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制造、封测、设计、装备、应用和服务等环节的集群,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在全国高新区中仅次于上海张江,列全国第二。目前该产业集群中有华润微电子、芯朋微电子、力芯微电子、新洁能、先导智能、奥特维6家上市企业,形成上市企业发展矩阵。截至2021年,该产业集群总产业规模达1175亿元,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江阴特钢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特钢新材料集群企业12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7家,营收超亿元企业59家,上市企业4家,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1120.95亿元。
“创新集群能够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科技创新资源的汇聚,是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路径。”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认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都重视培育壮大产业创新集群。“只有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各产业链互相配合,高效分工,才能提高产业和经济韧性,并带来规模效应,继而保证多元化发展。”
集聚高端资源,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入选高新区需在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建有产业重大创新平台、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同时,科创资源高度集中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集群也成为一个个城市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入围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的“硬核”支撑。前段时间,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作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10年发展的代表之作,在北京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览中,以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为代表形象的污水处理板块中赫然标注:“2021年全国城市与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比2012年提升60%以上,生活污水管道长度增加105%以上。”这家企业所在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已先后引进100多项清洁技术和合作项目,包括日本水源地修复技术、加拿大达格净水工艺、ECSB高效厌氧处理技术等生态环境领域“黑科技”,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环保产业集聚地和创新策源地。
平台建设、人才集聚、机制创新是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已布局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江苏集萃智能集成电路研究所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重要科研支撑。宜兴环科园以人才、技术为驱动,打造了南京大学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等15家环保专项科技平台,以及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环保装备质量检验监督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同时成功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多名,其中包含“两院”院士20名,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具备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后,无锡更需要升级产业,着重打造拥有原创技术的、符合“465”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的特色产业格局。“所谓产业升级,一类是从一种产业升级至另一种产业,一类是同一产业升级至不同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产业创新集群的打造将推动更多基础研究,推动原创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无锡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集合力量织网,做精创新型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集群内集聚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创新主体高度互动。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一个个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正不断形成。在江阴特钢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企业协同成效明显,在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下,近年来培育了垦乐节能、华西节能、鼎力起重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发展态势。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则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主导、市场需求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的“华进模式”,以龙头企业自身磁极效应集聚起上下游产业链资源。
“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产业集群化就是一种生产力。”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集群化表现为核心技术体系的集群化、核心产业的集群化、关联企业的集群化、未来产业链供应链所需的生态系统的集群化、产业链社会投融资的集群化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面临在产业集群化领域‘脱胎换骨’的大提升,这种战略提升将对未来产业的产能跃升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意义。”
做精创新型产业集群,需要做大做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根据市科技部门的规划,到2025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要达到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创新集群,还需要创新空间的承载。以一带多城建设为契机,无锡将加快高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计划到2025年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创新策源力的源头活水,立足“46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技术需求,围绕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化,无锡还将加快“实验室+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化布局,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到2025年力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创建实现零的突破,新建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有引领力的创新资源的导入则将为创新集群建设蓄积未来动力,以12家与无锡签约的首批高校未来技术学院为重点,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无锡将加快连接高端创新资源。
“产业集群建设涉及产业链条建设、产业组织模式、产业资源配置、政府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未来要充分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加强协作,共同织网,构建生态,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