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未来学院,驶向科创蓝海!
11月的第一天,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项目举行云签约。同一天,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锡山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而这之前,8月,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实习实践基地首批实践项目在滨湖区正式启动;6月,市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这是我市去年成为全国首个与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之后,相关板块对接的新节奏。这也蕴含着无锡向着深度校地合作,向着未来产业发力的“加速度”。
在这样的牵手中,无锡希冀通过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深化合作,融通科研开发体系与产业应用体系,加快新兴技术、高端人才的落地,推动具有无锡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径和新型科研创新组织模式加速形成。打通学院与产业之间的“快速通道”,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共同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无锡新一轮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双方产学研合作向更深处推进。
上半年引进的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无锡技术创新中心以氢能动力为研究领域,此次与北大签约的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则面向生物医药产业。
通过这些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将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为提升无锡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以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为支撑,将争取把每个高校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和科研、研究方向和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中所紧缺的技术需求相匹配,让每个领域都能有高校院所机构的支撑和赋能。
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罗锦屏表示,通过主动布局,在产业技术紧缺领域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全覆盖,将有效弥补无锡高校院所资源不足的短板。
为推动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落地和落实,我市拟出台的《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_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_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也将通过政策引导,构建起市场需求、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发展的系统性链条。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的是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是高度一致的。
正在大力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和储能等未来产业的无锡,自然也把未来人才作为“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打造的目标人才。
未来技术学院具体建设内容中,大学生实习实践无锡基地建设是重要的一块。
当前各板块已至少完成1家大学生实习实践无锡基地建设,通过积极组织学生赴锡参与企业实习与项目实践,协助企业吸引人才落地。
滨湖区组织清华大学调研团师生一行20人开启为期7天的首轮社会实践活动,力促清华高端资源与滨湖科创资源结合;
江阴高新区与哈工大威海校区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来技术江阴创新基地”,包括学生社会实践江阴基地、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
同时,我市与各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挂职锻炼等方面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
今年,天津大学组织科技镇长团来锡挂职;
中科大完成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英才班两届学员考核选拔;
上海交大未来技术学院成功申请“可持续能源”本科新专业,正在积极推进8个研究中心的建设……
人才培养是为科技创新蓄能,这一过程没有“速成法”。无锡正将未来人才培养真正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性工程,为未来产业扎实“筑基”。
为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探索实践路径,无锡有明确方向,一个市与校、校与企的合作交流平台已逐步搭建,并不断为无锡导入优质项目。
江阴、梁溪、新吴等板块针对各高校未来技术学院领域方向,精准征集祥生医疗、科恩制造等本地企业400余项技术需求,组织近30场企业与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团队线上、线下洽谈交流;锡山区组织上海交大凌玉烨教授团队创业项目参评“锡山英才计划”并获批。
“过去市校合作更多的是原则性的协议,现在围绕无锡科技创新计划体系的重塑,将更大力度支持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合作,吸引更多高校的科研成果来锡转化。同时,本地企业通过高校的技术输入,也有望得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
将在内燃低碳和氢能零碳领域承接天津本部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的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无锡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在采访中曾谈到,“动力之都”无锡集聚了一汽锡柴、博世、上汽大通等一批代表企业,“通过效率提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加上智能化改造,创新中心将着力帮助无锡企业实现动力品质提升。”
来!
看看各板块对接未来技术学院的进展
江阴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江阴高新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江阴创新中心”。该中心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江阴基地”、“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三个部分,并打造在威海建设“威海江阴服务中心”、在江阴建设“创新基地”的创新双基地模式,形成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实现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江阴基地已在江阴临港开发区揭牌。江阴已向中科大提供辖区企业技术需求98条,同时双方携手培养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人才。
宜兴市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去年10月,宜兴与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根据宜兴“331”产业发展体系,双方在储能技术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和技术攻关。
今年以来,双方就校企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等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下阶段,双方还将合作建立“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太湖(宜兴)创新中心”,共建“天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宜兴基地”。除此以外,计划设立“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和“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支持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师生开展未来技术前沿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为宜兴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梁溪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梁溪区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和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_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_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科学技术局于2021年9月签订《关于未来技术合作的协议》,筹建“北航未来技术学院实习实训梁溪基地”。
梁溪基地选址扬名街道积高大楼内,面积1700平方米,目前该大楼已完成装修。基地正式运行后,将围绕信息技术、无人机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项目招引、人才引育及创新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及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师生来无锡、梁溪区创业,推广转化北航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工作,努力打造校地合作典范。
锡山区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11月1日,在2022无锡锡山大院大所创新发展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锡山实践基地”正式揭牌。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倪军教授亲临现场揭牌并致辞。
经前阶段积极谋划,交大未来技术学院拟设立8个研究中心,即储能系统与可靠性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中心、固态动力电池中心、绿色能源与新农村中心、钙钛矿研究中心、分子检测研究中心、脑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健康影像与数据中心,这些研究中心的构建将为未来技术学院和锡山合作提供更好的平台资源。下阶段,锡山将以上海交大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研究院项目建设为契机,协同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合作,邀请已合作的教授专家进行现身说法,放大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交大项目来锡山进行成果转化。
惠山区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2021年5月国家公布全国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后,惠山抢抓先机,10月率先与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签约,从设立奖学金、攻关科研项目、联合培养人才、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惠山区多次对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希望把合作之路越走越宽,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惠山区与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展开更多校地合作,共建“未来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抢先布局未来赛道,在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滨湖区
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2021年10月,滨湖区先后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签订未来技术合作协议。一年多来,滨湖区主动谋划、超前策划,成立了由分管区领导为组长工作专班,结合区“543”产业体系布局和产业升级需求,明确了对接重点,并制订了《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管理办法》。
签约以来,滨湖区持续助力两校开展未来技术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通过线下活动的举办为校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更广领域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今年8月启动的“携手清华,共探未来”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实习实践基地,通过线下活动的举办为校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更广领域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未来滨湖区将持续加强与两大高校的对接互动,加大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培养,在项目合作上推动未来技术合作进一步做深做实。
高新区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11月1日,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由无锡高新区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将依托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生物医药技术,在精准医学、医疗器械、智慧医学等生命健康领域打造国际顶尖科学及工程化研发平台,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孵化生命健康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建设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并开展智库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共同打造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策源地。
今年3月份,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贯彻落实全市未来产业合作布局,还与西安交通大学围绕未来技术缔结合作,聚焦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 、医工学四个方向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
经开区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无锡经开区于2021年10月份与华南理工大学、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_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_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科技局共同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合力打造集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举措,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优秀人才队伍来区创新创业。
经开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始终保持密切沟通,目前明确以政府支持运营、校方委派专业团队的形式共推校地合作,已确定于太湖湾信息园A1楼约3000平方米作为一期启动区,并预留后期产业化发展空间。目前校方正在根据实际需求谋划载体设计方案,近期将启动硬件装修,以满足团队先期办公运营需求。下一步将尽快推动“未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落地,同步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加快在地转化。(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