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度——“十年精绣”扮靓“一城锦绣”
帆影浮天际,波光碧水蒙。拍摄于无锡的电视剧《梦华录》里,赵氏茶坊外的一湖碧波,将女主角赵盼儿衬托得温婉娴静。
太湖,镶嵌在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若瑶池仙境,似世外桃源,更是天下有情人的梦里水乡。清淤、治藻、调水、禁渔、修复……十年的精心呵护,水质跃升、芦花摇曳、鱼虾肥美,这颗“绿宝石”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年轻,超凡脱俗的“颜值”比神仙姐姐还要扛打。
无锡,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最美的那一方,用一个现代版大禹治水的故事,浓缩了一座城对美的追求、对靓的渴望。如果把无锡比作一位女子,十年的时光流转,并未拂去她的容颜,而是越发显得明眸善睐、风姿绰约。她点花钿、描青黛,用蓝天白云妆容;她支绣架、绕丝线,以绿水青山装扮。踏着轻盈的步伐,一位浑身散发着迷人气息的靓丽女郎款款向人们走来……
“靓”色怡人
好生态带来幸福感
因生态而立,得生态而兴,依生态而美。青绿是无锡的本色,是最靓的幸福色。
春赏樱雪飘飞,夏品步步莲香;秋叹缤纷叶落,冬会古寺禅杏。无锡的靓度随着四季的更迭而变幻,异乡客将它揉成眼中繁华,无锡人却把它拥作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抬头,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闲游其间,一息一瞬,定格成万顷画卷;四顾,河道流水潺潺、鱼儿嬉戏,一涓一滴,倾泻出欢快节奏。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无锡的靓度可用一连串数字来印证:2013年至2021年,PM2.5平均浓度由7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61.3%;优良天数比率从56.9%提升到82.2%,提升25.3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2014年的28.9%提升到2021年的93%,提升幅度全省第一。京杭大运河水质实现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太湖无锡水域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鸟类找到了栖息地。不久前,观鸟爱好者李萍在太湖边的一处湿地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这可是很多观鸟爱好者意想不到的好运啊!”她难掩激动。而今年5月份,观鸟达人苏涛曾在大溪港湿地公园观测到了另一种珍稀鸟类——黄嘴白鹭的身影。无论是黄胸鹀过境,还是黄嘴白鹭翩飞,这些都是无锡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生动注脚。
林木葱茏、花草秀美,我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7.5%,为鸟儿休憩、生存提供了天堂之境。2011年,无锡对外发布市域范围内有185种野生鸟类,2021年记录到370种野生鸟类,其中包括了72种国家一级、二级野生鸟类。
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美,才是真的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无锡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不需浓妆艳抹,以最本真的色彩素颜上阵,靓丽无锡就已美得动人心魄。
眼前一“靓”
生活宜居无“微”不至
如果说,不染世俗的碧水蓝天让无锡靓得有“面子”,那烟火人间的街巷里弄则让无锡靓得有“里子”。
加强城市塑造,彰显“底子美”。老城厢解放环路核心区域内,健康路、学前街、新生路等一批街巷,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人文景观的塑造,冲破时光桎梏重新焕发生机。新砖旧石的穿插、一深一浅的踏痕,那岁月留存下来的街巷肌理,诉说着城市“有机更新”的绵绵故事。近年来,无锡大力推动背街小巷精品化建设,按照“一路一策”“一街一品”思路,在改造中保留最本真的“街巷味道”。一批环境优美又乡愁浓郁的街巷里弄被扮靓提升,留住了城市的“根”与“魂”。
注重精细管理,彰显“品质美”。于细微之处显美好,于点滴之间刷新颜,无锡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眼前一“靓”。滨湖区隐秀路边的大丁公厕不仅是“城市驿站”,还是智慧物联应用的生动样本;新园路(五湖大道—立信大道)作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实现全天候巡回保洁,市民伸手可触城市家具整洁如新;蠡溪路(大池路—梁溪路段)设置“潮汐车位”,最大限度将闲置公共停车资源利用起来,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全围挡作业、裸土覆盖高密网、喷淋设施不间断,连不起眼的建筑工地都变得“小清新”起来。
增添宜居元素,彰显“生活美”。道路会“呼吸”、花园能“喝水”……从老旧小区、公园绿地到河道水系,越来越多“海绵矩阵”被融入其中,整个城市变得吐纳自如,无锡百姓生活更舒适、更便利。滨水步道、观景平台、街心花园、口袋公园……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造景添绿等举措,无锡百姓“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宜居生活也在不断延展。
城市的每个角落,记录一场变迁,看到一种期盼。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散珠串作珍宝,为靓丽无锡披上最华丽的战袍。
不可估“靓”
绿色循环未来可期
执笔、着墨,一个关键词“低碳”落于画卷之上。改变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工业灰”,以浓郁的苍翠渗透进产业色块,靓丽无锡所到之处,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从新能源汽车“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经过回收、拆解、组装等多道步骤,变成了电动自行车上的锂电池重新“上岗”。依托这一绿色循环经济,位于高新区的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近20亿元的年产值。多年来,企业通过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电池、钴镍锰铝等金属及报废汽车拆解,不仅挖掘出了一座座巨大的“城市矿山”,还再造了一片“隐秘森林”:累计减碳261万余吨,相当于人工造林2.6亿余株,按每亩150株成材林计算,等于新造了174万余亩的连片森林。
守护“青绿”,低碳“探路者”在无锡已星罗棋布。远景科技、双良集团等一批绿色低碳企业,无锡星洲工业园、惠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无锡经开区等一批绿色低碳园区,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江阴周庄镇山泉村等一批绿色低碳生活案例,为全市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
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无锡在“低碳赛道”上马力十足。十年来,我市能源、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一路向“绿”。单位能耗产值由2013年的5.80万元/吨标煤提升到2021年的8.06万元/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持续保持苏南最低水平。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累计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763万吨,淘汰印染产能3.70亿米,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千余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55万家。2021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9%、49.2%。
“靓”不仅是对外表的夸赞,也表达对内在素养的折服。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向“绿”而生、逐“绿”而行的自觉早已根植于这座城市的基因。旧衣回收、光盘行动、绿色骑行、垃圾分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无锡蔚然成风。我市研发的国内首个碳普惠公益平台——“碳时尚”APP自上线以来,已进入3.0版本,参与人数达到72万。
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愿景定会从理想照进现实,天生丽质的无锡也必将迎来独属于她的炫“靓”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