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年内排定工改项目28个 重构产业空间,加速园区改造升级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江阴还有一只“有力的手”始终抓着工业园区改造。近来,随着2个开放园区、18个镇街的城市设计工作纷纷完成,该市工业园区改造蓝图的颗粒度进一步增强。江阴何以掀起了这一场覆盖全域、腾挪转换的“大动作”?
工业用地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去年,江阴启动实施工改三年行动,画出了一条清晰的产业空间攻坚轴线——整合现有的“200+”个园区为“20+10+X”个发展园区。“进入‘主攻之年’,28个工改项目将加速落地。”江阴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这只“有力的手”将在破解产业空间难题上作表率,打造可借鉴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特色样本。
多规合一、集聚集约,释放巨大产业空间
无论是园区建设还是产业发展,规划永远是龙头。“城市更新和产业更新,其实是双轨并行的。”该市工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镇街的园区规划,都是在江阴新一轮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做到了多规合一,实现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也更加高效、合理和长远。
“过去是外延式扩张,做的是增量规划,现在做的是存量规划,也是更新规划。”记者了解到,不少镇街园区改造的规划由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操刀,规划所所长赵庆宇透露,过去江阴工业园区的容积率大多在0.5-0.6,此次规划的容积率基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2,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不仅如此,新规划还更注重交通的无缝衔接、生态的显山露水。“在航道、铁路、快速路的交界处,规划的是工业记忆公园,它就是园区的绿核、门面。”在月城镇的工业园区规划图上,赵庆宇指着锡澄运河、南沿江铁路和江阴大道的汇合处细细介绍,青阳镇也是如此,锡澄路与暨南大道的交叉口,规划的是一座生态湿地公园,它还是城市的窗口。
深挖资源、精准招商,优质项目不断导入
工改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工改项目的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招引上。今年,江阴共排定以中小微产业园、主题产业园和科创园为主的工改项目28个,总投资规模约200亿元。
作为江阴工改工作先行先试的优质项目之一,月城镇交通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已经落地。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一辆辆挖掘机正开足马力进行作业,项目预计在2023年底前建成。
“目前,园区已招引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10个,建成达产后亩均税收预计达40万元以上。”月城镇经济运行科科长刘成介绍。
车辆零部件是月城镇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比亚迪的汽配供应商,本地企业协欣科技目前的订单已排至年底。“依托工改,完善交通装备产业链,是个好机遇。”企业总经理曹利杰说。
位于青阳镇的线缆产业园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华澄线缆是该镇线缆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施耐德、西门子、松下等企业的工业特种耐高温线缆主要供应商。“辖区20多家线缆企业集聚,不仅能打响高端线缆产业品牌,还能促使中小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好技转数改之路。”青阳镇镇长冯亮说。
基金加持、政策研发,全面护航工改推进
时时关注一线需求,及时打好政策“补丁”。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举行的一场工改推进会上,该市共下发了整整26份政策性文件,同时还编印了《工改重点政策解读》《工改政策100问》,为各镇街统一政策口径。据介绍,随着工改逐渐向深水区推进,越来越多的难点、堵点摆在面前,针对共性问题就用政策来解决,针对个性问题,则采用“一事一议”专项解决。
就拿园外优势企业来说,该市特别出台了《园外优势企业管理办法》,明确了园外满足优势企业标准的企业,可开展适度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改是为承载更多的重大产业项目做好空间准备,不是对企业的自我革命,更不是‘一刀切’。”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政策的明确,相当于给优势企业吃了“定心丸”,它们发展的动力也足了,信心也强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该市工改小组还专门增设了资金保障组,并成立工改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记者获悉,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达成合作协议,首期资金共350亿元,其中,国开行一期融资项目10个,预计融资规模达135亿元,此外,各镇街也纷纷与金融机构展开全面合作。(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