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令”后续——江阴渔民:往后“渔”生不再漂泊
据报道,长江渔业资源曾占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60%,现在全国每年水产品总量为6300多万吨,长江水域不到10万吨,占比不到0.16%。基于此,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按期实现全面禁捕,此外,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禁捕。一场力度空前、影响深远的禁渔大幕随之拉开。时至今日,长江“禁渔令”实施已有半年。禁渔期间,江阴渔民上岸如何保障生计?那些年纪偏大、生存技能相对单一的渔民们是否开启新的人生?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根据江阴市农林水利执法大队数据,2002年的时候,江阴长江捕捞的渔民有287户,随着2002年禁渔令实行春季禁捕开始, 渔民逐年分批转产转业,到2019年底,江阴的54户捕捞渔民也签订了退捕的协议,全部转产。
刘兴贵:由渔民变成护渔
今年54岁的刘兴贵,20年来一直以捕鱼为生,如今禁渔退捕后,他经营了一家水产店,同时也成为了临港开发区申港街道滨江村的一名护渔队队员。“这些年,退捕前我一天最多也只能捕一两百元钱的鱼,有时可能更少,只能捕到几十元的鱼。”刘兴贵介绍,近些年明显感觉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转变,刘兴贵说,这是他的荣幸。当村里找到自己,问愿不愿意做护渔队的一员时,自己义不容辞就答应了,虽然护渔队员是无薪酬的,但是自己觉得特别有意义。“靠着长江‘吃’了半辈子,终于也能做点小事回报它。”
由江阴临港开发区申港街道滨江村村民自发组成的长江护渔队,每天不定期在沿江6公里范围内进行巡逻,积极引导和劝阻江边垂钓者。他们平均年龄58岁,年纪最大的已经73岁,统一佩戴印有“长江禁渔巡逻”字样的红袖套,扛一面绘有“长江护渔队”的大旗。红旗飘扬,也映衬着他们守护母亲河的决心。一边经营着一家水产店,一边做一名“护渔人”,这怎么兼顾呢?刘兴贵介绍说,平日里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出门进货,将采购的水产品供货给周边的饭店,一般上午11点多会收摊,闲暇之时,自己会和其他护渔队成员一起沿江巡逻,在江边骑着电瓶车转上半个小时。现在自己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辛苦,但生活很有奔头,而且水产店也带给家人稳定的收入。
“退捕之前,我都在水上‘漂着’,妻子跟着我披星戴月,日晒雨淋,我于心不忍但却别无他法。如今,我们‘双脚踩地’了,每一天都是新的,也是踏实的。我们的心,不再漂泊,我们的生活,也是新的出发。”
蔡炳:退捕转产渔民
今年39岁的蔡炳,是江阴退捕转产渔民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去年签订退捕协议后,他开始一门心思经营水产店,如今年稳定收入在8万元左右。“小时候听父亲讲述,父亲当渔民的时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渔业社里面,出去一网下去,拉也拉不动的,最起码就是一百斤往上,而且鱼的个头都是大的。”据蔡炳回忆,“到我十几岁时,刚到船上收成还可以,一网下去也有二三十斤、三四十斤,大大小小都有,但那时候对于自己父辈来说是已经变少了,往后10年就开始变更少了 。”这些年,长江里捕捞到的鱼数量明显减少,是蔡炳最大的感受。所以国家提出禁渔这个政策,蔡炳说,自己一直是支持的。“政府前期通过社区组织渔民转业培训,我一辈子都与鱼打交道,就寻思着上岸后做个水产生意,毕竟鱼的习性自己还是摸得透的。”
现在每天早上4点到5点,蔡炳就会去食品城批发鱼虾。妻子、丈人、丈母娘也会到店里帮忙。“平常店里老顾客也比较多,都是在照顾我的生意。”蔡炳说,相较于之前捕鱼收入不是很稳定,如今上岸后,不仅收入更稳定了,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高永明:退捕从事环卫工
今年55岁的高永明,已算是“渔三代”了,“小时候,父母就跟我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靠捕鱼为生,原本到我儿子手里就算是名副其实的渔四代了。”本以为这辈子也会跟父亲和爷爷一样,延续世代打鱼为生的家庭传统,但随着国家退捕政策的出台,他开始另谋出路。
“国家提出这个政策,很多渔民,都是能理解的。这些年来,我们捕鱼明显感觉到鱼类越来越少,父亲那一辈的时候捕到的常见鱼种,如今不少都成为了稀缺品种,大家也很痛心。”高永明说,“离开了鱼,我上岸后能做什么呢?”这也是他思前想后的事情。
年纪偏大、生存技能相对单一,是高永明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年5月份,高永明决定到江阴市虹桥环卫所当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早上天还没亮,5点不到就要到单位,然后开始准备到各小区收集生活垃圾。“感觉每天就跟打仗一样,因为环卫垃圾收集车是不等人的”,每到一个小区,高永明就和他的同事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清理生活易腐垃圾,一会儿工夫就是汗流浃背。
到下午3点半,一天下来,一辆收集生活垃圾车上要载满9~10吨的生活垃圾,对于已上年纪的高永明来说,确实很累。但角色的转变,高永明已经适应,不管是在水上、在地上,各行各业都要付出汗水。高永明坦言,“现在国家退捕政策的出台,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这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的一件事。”
携手“禁渔之约” 赢得生态未来
时至今日,长江“禁渔令”实施已有半年。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发布喜讯:长江刀鱼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生产性捕捞后,资源量和个体规格明显回升,今年刀鱼单网渔获数量及重量分别为29.5尾和2公斤,均为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相比2015年至2018年平均指标分别上升138%和155%,即资源密度增加了1倍多。毫无疑问,这是对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有力回应,也足以证明正在推行的长江禁渔举措之必要。